便捷通道: 注册 登录>>> 投稿发布>>> 在线搜索

           今日油价 | 降水分布 | 在线地图 | 卫星云图 | 台风预报 | TAG标签

当前位置:咕唧天气网 > 社会热点 > 合纵连横是一种怎样的政策 合纵连横是谁提出的

合纵连横是一种怎样的政策 合纵连横是谁提出的

作者:admin  发布:2024-05-18 20:47:30   咕唧天气网   网址:http://www.gjzdj.com/redian/62808.html

导读:古代的思想政策与如今的不太一样,但是很多内容都互通的,所以你会发现古人的智慧真的很聪明,那么你知道合纵连横是一种怎样的政策吗?合纵连横是谁提出的呢?合纵连横应用在什么方面呢?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。

“合纵连横”是一种怎样的政策

“合纵”与“连横”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。苏秦曾经联合“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”(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),他游说六国诸侯,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。秦在西方,六国土地南北相连,故称合纵,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。

张仪曾经游说六国,让六国共同侍奉秦国。战国时期,齐、楚、燕、韩、赵、魏、秦七雄并立。战国中期,齐、秦两国最为强大,东西对峙,互相争取盟国,以图击败对方。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,与齐、秦两国时而对抗,时而联合。大国间冲突加剧,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,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。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他国而进行的外交、军事斗争。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,共同对付强国,阻止齐、秦两国兼并弱国;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,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。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,以防止强国的兼并。连横的目的在于侍奉一个强国,以其靠山,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,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。当时最著名的纵横家除了苏秦、张仪之外,还有公孙衍。最初,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。公孙衍、张仪、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,合纵既可以对齐,又可以对秦;连横既可以联秦,也可以联齐,这就是所谓的“朝秦暮楚”。后来,因为秦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,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,于是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,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,以求苟安。秦国的连横活动,目的是为了破坏六国间的合纵,以便孤立各国,各个击破。

合纵连横是谁提出的

“合纵连横”是由公孙衍、张仪、苏秦等人提出的。合纵连横简称纵横,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。公孙衍和苏秦曾经联合“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”(《战国策·秦策》三),公孙衍首先发起,由苏秦游说六国推动六国最终完成联合抗秦。秦在西方,六国在东方,因此六国土地南北相连,故称“合纵”;与连横相对。后秦国自西向东与各诸侯结交,自西向东为横向,故称“连横”。

合纵连横关联人物:

1、公孙衍是魏国人,先在秦国任大良造,在秦惠文王早期帮助秦国攻打魏国取得河西之战的胜利。后来转入魏国任相国,第一次提出“合纵”,并尊楚怀王为“纵长”,五国攻秦。开起了合纵连横的大幕。

2、苏秦本来开始游说秦王连横,但是不被重用。在燕昭王求贤之时赴燕国,被重用,帮助燕国强盛。并转而开始游说各国合纵攻秦。合纵攻秦失败后在齐国任相,并暗中帮助燕国游说各国合纵伐齐,并取得一定成功。

3、庞煖是战国后期最后一位合纵家,在年迈之时出任内政混乱,人才凋敝的赵国的大将,抵挡住了燕国的进攻。后联合三晋、楚国、小国卫国五国攻秦,结果楚军被吕不韦率军打败,联军撤军,五国合纵无功而返,紧接着秦国开始了灭六国之战,几年后韩国、赵国相继灭亡。

4、张仪:魏国人,先在楚国为客卿被诬陷盗窃,于是逃到秦国,得到秦惠文王赏识并重用。两次在秦国为相,后因与即位的秦武王不和,逃到魏国任相,死于魏国。在公孙衍提出“合纵”之后,进言秦王,游说各国事秦,提出了“连横”谋略,有效打击了合纵联盟。在后期和秦国客卿司马错南下灭了蜀国和巴国。

5、范雎:先在魏国做魏齐的门客,被诬陷通敌,遭到危害被郑安平所救并带到秦国。被秦昭襄王赏识拜为客卿,后任相国。提出著名的“远交近攻”策略,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基础,因有功封为应侯。

结语:以上是小编整理的“合纵连横是一种怎样的政策,合纵连横是谁提出的”内容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。

声明提示:本文由用户注册发布,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观点,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,与本站无关。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其内容未经证实,对本文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仅供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辨别。如因内容侵权或其他问题,需删除请联系,将尽快处理。

相关查询:北京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上海天气预报15天广州国际机场天气卫星云图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降水分布

  • 上一篇:雨哗哗!福建未来三天降雨持续在线
  • 下一篇:最后一页

天气预报 - 天气预报一周,15天天气查询 手机版 联系我们 投稿发布
温馨提示: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,仅供参考! 本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及网友投稿发布,如有侵权,请联系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 © 2010-2024 gjzdj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75789号